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東區衛生所logo

Menu Close Menu
跑馬燈內容 跑馬燈內容
預留區域

健康園地

預留區域
把握癌症治療時機 擴大篩檢服務範圍
發布日期: 
112-04-18
類  別: 
健康園地
詳細內容: 
每年有超過8,700人死於乳癌、子宮頸癌、大腸癌與口腔癌。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,經治療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外,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。
目前政府補助四大癌症篩檢之政策與範圍如下:
1.乳房攝影檢查:45-69歲婦女、40-44歲二等親曾有乳癌家
族史之婦女,每2年1次。
2.子宮頸抹片檢查:30歲以上婦女,補助每年1次,建議婦女
們每3年至少接受1次。
3.糞便潛血檢查:50-69歲民眾,每2年1次。
4.口腔黏膜檢查: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者,每2年1次。
資料來源:行政院衛生署衛生報導139期
上稿日期:2010/1/20 
癌症防治   三管齊下 Part 2 把握癌症治療時機  擴大篩檢服務範圍
撰文:徐文媛 諮詢對象: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、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
癌症篩檢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癌細胞「壯大」到不可收拾之前就發現癌蹤,提升治療成效,降低癌症死亡率。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表示,以國內最早推動的癌症篩檢「子宮頸抹片檢查」為例,自1995年全面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後,近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都下降約五成左右,而若幸運偵測到子宮頸癌前病變,幾乎可百分之百治癒。

四種癌症篩檢服務 防癌好幫手
除了國人熟知的子宮頸抹片檢查,衛生署也陸續推動乳癌、口腔癌及大腸直腸癌的篩檢,但因經費有限,目前篩檢率仍偏低。孔憲蘭表示,隨著菸品健康福利捐的調漲,預計1年將增加10億元經費以提升癌症篩檢率。
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,適當的篩檢工具、篩檢品質的控管、民眾的接受度,以及隨著篩檢率上升,經費持續增加時是否有足夠長期的財源支持、大規模篩檢的成本效益等,都是政府擬訂篩檢策略時必須考慮的因素。除了有科學化的篩檢工具能夠早期發現,孔憲蘭也強調,還要考量是否對國人健康造成威脅 (例如盛行率較高的癌症)、早期發現可以有效治療等因素。另一方面,篩檢服務也提供癌症防治資訊宣導的機會,例如口腔黏膜檢查可接觸到檳榔族等口腔癌高危險群,篩檢時也是提供相關健康資訊最好的時機。
以下分別說明國內現行癌症篩檢服務的意義、成果及未來目標。

● 子宮頸癌:子宮頸癌是如何發生的
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致,感染後多會自行痊癒,僅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,會於日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,甚至子宮頸癌。
什麼是人類乳突病毒?
目前已知約有40種人類乳突病毒型會感染肛門及生殖區的皮膚及黏膜,而與子宮頸癌相關的高危險型別約有17種,其中第16、18、52、58等型別為台灣較常見的高危險型別,而引起尖形濕疣(俗稱菜花)的第6、11型屬於低危險型別。
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人類乳突病毒感染,但對於子宮頸癌和生殖器疣,可以施以局部治療。
何謂子宮頸抹片
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最好方式。子宮頸抹片檢查過程簡單,大多不會感到疼痛,採檢過程,係將擴陰器置入陰道,再以小木棒或小刷子在子宮頸上,輕輕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,塗抹於玻片上,經過染色後,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性的癌細胞存在。子宮頸抹片檢查之目的即是要找出癌前病變給予適當治療後,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

● 乳癌:1. 乳房攝影可降低3成乳癌死亡率。
2. 為一種X光檢查,過程中女性放射師會以壓迫板緊壓乳房,
以獲得清晰的影像,並減少輻射劑量,所以會有疼痛感。
3.檢查結果
(1)若無異常,請持續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
(2)若有無法確定診斷之變化,需再做其他影像檢查
(3)若有疑似良性變化,請3-6個月進行追蹤內檢乳癌的高危險群為何? 
1.家族有乳癌病史(媽媽、姊妹、女兒……)
2.一側乳房得過乳癌
3.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
4.未生過孩子或在30歲後才生第一胎
5.未餵過母奶
6.初經早、停經晚
7.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
以上罹患乳癌之危險性相對較一般人稍高,不過仍有大部分的乳癌是沒有危險因子的,因此,一般婦女還是要注意自我乳房的健康,不要輕忽乳癌的威脅。

如何預防乳癌
1.多運動
2.避免太晚生育
3.少攝取高脂肪食物
4.心情放輕鬆,減低工作壓力
5.定期篩檢

● 大腸直腸癌:糞便潛血檢查,可降低2-3成大腸癌死亡率。
2. 大腸內的腫瘤或息肉,受到糞便摩擦而出血,血液因而附
在糞便表面排出,經採集表面糞便送至檢驗室檢驗,即可
測出是否含血液。
3. 為避免糞便中血紅素受熱破壞,檢體應放在含保存液之採
便管冷藏保存,並儘速送回檢驗。
4.檢查結果
(1)若為陰性,請持續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
(2)檢查結果若為陽性,請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,無法做大腸鏡檢查時,可用鋇劑攝影+乙狀結腸鏡檢查大腸癌的初期症狀
大腸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,若有下列症狀,請儘速就醫:
◎大便中有血
◎大便中有粘液
◎排便習慣改變(一下子腹瀉,一下子便秘)
◎大便變細小
◎經常性腹瀉或便秘
◎體重減輕
◎貧血
◎如腫瘤較大,則可觸摸到腫塊
以上症狀不代表發生大腸癌,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,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。

如何預防大腸癌
1.天天五蔬果: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肉類及油膩食品,可減少2-5成得到大腸癌之機會。
2.每日動一動:維持每日運動,能幫助腸道也動一動,可減少4成得到大腸癌之機會。
3.二年一篩檢:定期糞便潛血檢查,可早期發現大腸癌,並有效降低2成死亡率

● 口腔癌:1. 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率。
2. 醫師目視檢查口腔粘膜,看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
病灶。
3. 請戒嚼檳榔、戒菸和戒酒。
4.檢查結果
(1)若為陰性,請持續每2年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
(2)若為陽性,請至醫院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確診,及遵醫囑
每3-6個月定期追蹤補助篩檢的對象
政府目前補助30歲以上吸菸、嚼檳榔的民眾,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;可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具牙科、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檢查,檢查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(所)、健康服務中心或至本局網站(http://www.bhp.gov.tw/)查詢。

如何預防口腔癌
1.養成健康生活習慣,不嚼檳榔、不吸菸、不喝酒。
2.有嚼檳或吸菸者,應定期接受篩檢。

何謂口腔黏膜檢查
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生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,看有沒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,不會疼痛,也沒有副作用。
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,除早期找到口腔癌外,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予以適當治療,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,並藉由衛教,勸其戒檳榔與吸菸,除可以改善部分輕微或淺層的病變外,還可以減少日後再發生癌前病變與癌症的風險。但所有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,當身體出現任何異狀時,請儘速就醫檢查。檢查前,請先將口腔清洗乾淨。

檢查結果異常該怎麼辦
若口腔黏膜檢查出疑似癌前病變(白斑、紅斑、口腔黏膜下纖維化、扁平苔蘚、疣狀增生…等)、或疑似口腔癌,請請儘速至醫院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確診,並遵醫囑每3-6個月定期追蹤1次,此外,要立即戒檳榔、戒菸與戒酒,並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。

菸、酒、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機率:
吸菸者,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倍數為無此習慣者之18倍
喝酒者,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倍數為無此習慣者之10倍
吸煙及嚼檳榔者,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倍數為無此習慣者之89倍
吸煙、飲酒及嚼檳榔者,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倍數為無此習慣者之123倍
至於篩檢率最高的抹片檢查,到目前為止仍有二成婦女從未做過,其拒絕檢查的原因多是覺得自己不需要、太忙沒時間、害怕上檢查台等,但根據調查,從未做過抹片的婦女檢出高度癌前病變的機率是有做過抹片婦女的2.5倍,表示這群「漏網之魚」正好是防治子宮頸癌最重要的一群人。針對這群婦女,衛生署計畫透過志工或衛生護士進行家訪,每年提供20萬份人類乳突病毒自採工具,自行採樣送檢,若檢測結果呈陽性,再接受抹片檢查的動機比較高。
目前更已推動「主動提示系統」,當30歲以上女性就診時,不管是看哪一科,醫護人員都會透過電子資料庫主動提醒近3年沒做過抹片檢查的女性「該做檢查了」。不只抹片檢查,醫院若碰到肝炎帶原者來看診,也可主動提醒患者接受肝炎的追蹤、治療。趙坤郁表示,這就是「全人照護」的理念。而台灣許多癌症在同一期別的治療存活率已與美國不相上下,但總體癌症5年存活率卻略遜一籌,原因在於相較美國,台灣致死率的癌症較多,高存活率之癌症相對較少,且乳癌、大腸直腸癌篩檢涵蓋率不及美國高,早期癌症相對較少,故關鍵就在早期診斷,因此提升篩檢率及篩檢品質 (例如降低偽陰性) 、減少國人健康不平等(例如經濟弱勢、身心障礙??)都是未來持續努力的目標。 
文章摘自國民健康局 
瀏覽人次:2812 人    更新日期:112-04-18